B档(二档)是住院医疗险,住院报80%,门诊在绑定社康中心就医,门诊大病在规定医院就医,住院在市内任何一间医院就医;
C档(三档)住院报销75%,门诊在绑定社康中心就医,住院及大病门诊在规定医院就医。
养老保险按工资比例,只有工资高低,不分A、B、C档。
社保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缴纳社保,分为三档,低中高三档,根据个人缴纳社保时进行选择缴纳,每个地区缴纳标准不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由甲类药品目录和乙类药品目录两部分组成。
甲类(A类)非处方药、乙类(B类)非处方药,A类要就是可以全额按比例报销的,用于普遍治疗的药品。B类药是先自负10%。余额按比例报销。C类一般是指特效药或者着营养药,是全部自费的医药。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里包含了一些适用于基本医疗需求、供应充足的常见药品。目录里的药品共分为中成药、西药和中药饮片三种,按类别来分,可以分为甲类和乙类。
1、医保可以报销的西药有1133种,其中西药中的甲类药有315种,乙类药有818种;
2、医保可以报销的中成药有927种,中成药种的甲类药有135种,乙类药有792种;
3、还包含中药饮片127种及1个类别。甲类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乙类要自付一部分,报销一部分,具体的报销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而有所不同。
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甲类乙类药品都是医保范围内的。甲类药品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费用。
乙类药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甲类药和乙类药是社会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包括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等)人为的把药物所做的分类。医保把药物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
丙类也就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需要100%自费的药物。
甲类1858种,100%报销
乙类817种,15-35%报销
丙类192455种,0%报销
也就是说,能报销的甲乙药品2675种,占全部19.5万种药品的1.37%。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按照参保人员的类别确定不同的标准。
一、学生、儿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8万元以下医疗费用,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二、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0万元以下医疗费,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三、其他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0万元以下的医疗费,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55%;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0%。
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住院治疗二次以上的,从第二次住院治疗起,不再收取起付标准的费用。转院或者二次以上住院的,按照规定的转入或再次入住医院起付标准补足差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类医疗保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