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表演”、缠绕画制作体验、“飞天小豹”数字人讲解、“小小航天人”艺术团表演……前不久,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一场科普市集在上海黄浦滨江举办。通过互动体验、科普展示等形式,一系列好看、好玩、好学的科普产品触达普通市民,人们在“边玩边学”中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有必要抓好“薄弱一环”,让科普服务更加均衡普惠。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可以发挥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便利、灵活等特点,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师生等是推动农村科普的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方便乡亲们获得更鲜活有用的知识。
提升科普效果,要有高质量内容,还得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如今,互联网日益成为老百姓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好信息化手段,有助于让科普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蒸馒头哪层先熟”“被陨石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如何运用热力学知识学会穿衣,不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借助新媒体平台,一些科普团队以图文、漫画、短视频等解析物理知识,不少产品成为爆款。“我和妈妈学科学”公益科普活动则以新媒体的方式,让亲子一起介绍家乡地理风貌、农林特产等,并解说其中的科学知识。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大众从科普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甚至“传播者”。
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前不久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提升,反映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当前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多元。让科普深入人心,还需要在服务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麻豆传媒的麻豆社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科普需求,关键在于持续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
网友评论更多
16 济宁b
图览丨春季外交再掀热潮!这三个南美国家与中国有何渊源?✅✆
2025-05-15 02:31:51 推荐
187****3885 回复 184****2040 :4月642股获券商首次关注!这只股距目标价还有21%上涨空间✇ 来自泰安
187****1780 回复 184****8124 :“股息贵族”3M拟大幅削减派息,为60多年来首次✈ 来自滨州
157****1836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菏泽
86 胶州468
八家新闻机构起诉OpenAI、微软 指控其AI工具侵犯版权✏✐
2025-05-13 22:38:29 推荐
永久VIP :意大利央行称意大利的高负债状况是一个“风险因素”✑ 来自平度
158****8400 :苹果公司确认iPhone闹钟存在故障,正紧急修复✒ 来自莱西
158****7493 回复 666✓ :百亿私募一季度持仓浮出水面:冯柳、邓晓峰、杨东最新买了这些股✔ 来自临清
51 乐陵py
4月下旬起港股强势反弹,行情能否持续?✕✖
2025-05-14 22:31:52 不推荐
禹城fy :GLP-1药物需求极其强劲 抬着全球医药龙头礼来向历史高位前进✗
186****3246 回复 159****5868 :美国重要消费者信心降至2022年中以来最低水平,消费者支出预期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