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yun”,是国运之“运”。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大运河,千百年来沟通沿线各地,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这条人工运河犹如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中国文化讲究‘合’,合而永兴,但在合的过程中需要契机,大运河就是这个契机。”郦波道出了扬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她是万里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点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个“yun”,是诗韵之“韵”。“唐朝诗人们在运河上南来北往,一边是去长安求取功名的‘蹉跎岁月长安道’,一边是游历人间繁华的‘青春扬州路’。”郦波说,诗人们以运河为象征,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出生于扬州的诗人张若虚仅仅用了36句诗,就留下了“孤篇力压全唐”的佳话。大诗人李白的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了历代文青出发去扬州的理由。在郦波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在诗词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位和形象,已不仅仅是一条运粮、运马的漕运之河,更是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文化大动脉,“可以说,中国诗歌的发展,是在隋唐大运河开凿背景之下的文化之路。”
农民伯伯在田间干活第一个“yun”,是输运之“运”。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大运河开通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漕运,即通过运河运输粮食等物资。郦波说,“漕运、盐运,这些在古代社会是国之命脉所在。”而在当下,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京杭运河江苏段作为“活的运河”的代表,是全线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
319.89MB
查看905.63MB
查看14.9MB
查看769.21MB
查看204.30MB
查看281.74MB
查看383.86MB
查看790.49MB
查看796.39MB
查看689.62MB
查看615.15MB
查看249.62MB
查看265.49MB
查看822.21MB
查看509.17MB
查看211.80MB
查看602.22MB
查看550.71MB
查看599.15MB
查看340.73MB
查看943.49MB
查看391.35MB
查看302.39MB
查看747.54MB
查看274.54MB
查看627.96MB
查看619.37MB
查看284.58MB
查看978.87MB
查看820.73MB
查看215.62MB
查看547.96MB
查看974.68MB
查看594.96MB
查看583.10MB
查看820.62MB
查看185.61MB
查看488.96MB
查看197.45MB
查看175.55MB
查看898.56MB
查看710.89MB
查看141.54MB
查看380.21MB
查看635.72MB
查看784.53MB
查看915.52MB
查看568.71MB
查看550.73MB
查看131.86MB
查看171.67MB
查看937.28MB
查看752.27MB
查看949.57MB
查看936.27MB
查看974.81MB
查看310.83MB
查看702.45MB
查看763.15MB
查看347.60MB
查看478.91MB
查看432.97MB
查看184.36MB
查看618.83MB
查看122.57MB
查看806.36MB
查看153.92MB
查看425.87MB
查看616.37MB
查看797.60MB
查看394.36MB
查看883.32MB
查看578.71MB
查看714.37MB
查看690.27MB
查看472.56MB
查看426.20MB
查看487.67MB
查看558.12MB
查看761.81MB
查看813.77MB
查看227.65MB
查看488.44MB
查看943.21MB
查看592.55MB
查看229.91MB
查看449.73MB
查看625.72MB
查看322.35MB
查看826.92MB
查看686.79MB
查看402.42MB
查看952.99MB
查看823.60MB
查看952.48MB
查看733.78MB
查看483.67MB
查看536.42MB
查看481.42MB
查看621.17MB
查看262.10MB
查看816.38MB
查看887.76MB
查看584.57MB
查看
243 大理wj
布伦森47+10恩比德末节5中0 尼克斯克76人3-1☋
2025-07-03 21:08:59 推荐
438 188****4301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
2025-07-03 22:01:03 不推荐
283 152****8983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
2025-07-02 00:58:52 推荐
20 有空来下五子棋
人民日报社参评第二十五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作品公示☖
2025-07-02 13:34:18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