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嘎短片

 

哇嘎短片

👳哇嘎短片👴     

除了在经典中寻觅美味,朱振藩从1984年开始执行“吃遍全台湾”的计划,如今已几乎探完了那些老牌餐馆,日积月累地培养起了对食物的嗅觉与敏感。

哇嘎短片曾有一位作家好友为台湾美食家朱振藩“算命”,告之“以后和素食会有很大的因缘”。“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爱吃素。”朱振藩说,“现在,就是这个因缘到来之时。”

1962年,郭沫若在饱览南普陀寺幽雅景致之后,被邀请吃斋菜,其中有一道用当归与香菇、冬笋、面筋合而为一的汤菜。只见白瓷碗里盛着半面香菇、半面面筋,一黑一白,宛如半轮明月沉在江底。

如今,年逾花甲的老饕开始均衡饮食,进而食素养生,也在素菜中领略了不同的精巧之美。在新书《素说新语》中,朱振藩继续谈古论今,用8个章节细腻追索、介绍各种素食菜式、食材与名店。

朱振藩广泛阅读国学大家的饮食著作,饱览中国各类涉及饮食的文集资料,对每道菜的历史渊源及菜系发展了解颇深。另一新书《食家风范》介绍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位饮食名家的饮食风尚,也是朱振藩第一本首先在大陆出简体版的书籍。

“可以看出作者喜好肉食。”一位读者曾在豆瓣上为朱振藩早年的著作留下如此评价。那时的朱振藩无肉不欢,最向往的是《水浒传》里的武松,“他在被押送的途中,枷锁上还挂了两只烧鹅,走不到一半,把肉都吃了,酒也喝了。”

以粤菜中的一道经典——“乱兜”为例,“其实用白话讲就是干炒牛河,基本功不好是做不好这道菜的”,朱振藩说,“就像初学书法要学‘永字八法’一样,必须熟谙各技艺,才能‘兜’好这一盘。”

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吃遍美食后,令朱振藩印象最为深刻的素食还要数“半月沉江”。这道被他称为“素菜天花板”的佳肴,诞生自福建厦门的南普陀寺,名从郭沫若之诗。

“我泡的面,连火候都拿捏得很精准。水一定要沸滚,时间也要根据泡面品牌、面体大小来决定。我儿子嘴巴很挑,他认为我煮的泡面就比他妈妈好吃。”朱振藩的语气颇为得意。

朱振藩计划今年去天津和山东品尝美食。“吃点好的,神清气爽;吃得不好,垂头丧气。”对于这位美食家来说,没有比吃更大的乐趣了。(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尹李梅 报道)

郭沫若品尝后即兴赋诗:“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撰稿:五常)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未经本平台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
支持楼主

31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001 回复 9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明原👶 LV5 六年级
      2楼
      无趣的本质是什么👷
      07-02   来自讷河
      7 回复
    • 👸浩福 LV5 大学四年级
      3楼
      高考查分时间汇总👼
      07-03   来自北安
      4 回复
    • 脚尖流年💁 LV3 幼儿园
      4楼
      2024高考查分时间汇总💂
      07-03   来自五大连池
      1 回复
    • 妆容 LV6 大学三年级
      5楼
      2024豆瓣夏季摄影大赛💃
      07-02   来自嫩江
      2 回复
    • 语顿💅💆 LV6 大学三年级
      6楼
      旺自己的小绿植养起来了💇
      07-03   来自铁力
      2 回复
    • 盛诚庆 LV9 大学四年级
      7楼
      这个世界终于癫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07-01   来自同江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圈子
    • #被可爱完美击中的瞬间#

      顿正达

      4
    • #下班后可以做的低成本快乐小事#

      世莱

      7
    • #i人探索世界的至爽时刻#

      鞋之乐章

      2
    • #能吃是福!夏日厨神争霸赛

      绚丽衣舍

      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随地关注哇嘎短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