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无限传媒国产区20米的距离,张志添爬了半个多小时。那是几年前的一次救援现场,台风中,几个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他顺着管道往罐顶爬,爬一段、滑一段,最终把一颗木塞锤进了泄漏口。 44岁的张志添现任广东省湛江市工农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一级消防长。这样艰险的任务,加入消防二十多年来,他参与了5000多次,曾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为了能让救援更高效,他还带头发明了一些工具,为队伍革新了7套装备,包括能快速钩开铁皮房、防盗窗的车载破拆钯,还有能伸进各种细小缝隙的铙钩。“灭火救援不只是体力,也要靠脑力。”最近,在一次媒体座谈会上,张志添说道。广东省湛江市工农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张志添。 受访者供图 “往能锻炼我的地方走” “那次往罐顶爬,是我人生中走过最长的20米。”张志添说。2015年10月4日,台风“彩虹”席卷湛江,最高风力达18级。霞山区一家企业3个液化石油气储罐大面积泄漏,尽管附近村庄、工厂的数万名群众已经被疏散,但周边还有10多家危化企业,一旦发生连环爆炸,霞山区可能会被夷为平地。“几百米外就听见液化气泄漏发出‘吱吱’的响声,白茫茫一片。”张志添接到任务,需要顺着管道登到罐顶堵漏,“如果说不怕,那是假的,但这份职业要求我们往前走,如果你不去做,还有谁会去做呢?”该怎么爬,过程中怎么避免因静电引发爆炸,张志添仔细琢磨着。他不敢做太大动作,也没有携带任何金属器材,全身喷湿,防止产生静电。逆风攀爬时,他爬一节、滑一节,滑一节、爬一节,本来十多分钟的距离,用了半个多小时。 张志添登到罐顶堵漏。 图源: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微信公众号登顶后,泄漏口的高压气体一直喷射,张志添多次尝试堵漏都没成功。看到身边的木头,他有了灵感,就地取材,用木头做成杠杆压住木塞,边锤边压,每次刚把木塞锤进去,就又弹起来,四个小时后,木塞终于堵住了泄漏口。 “我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的。”张志添个子不高,400米障碍训练时,两米高的高墙,个子一米七多的战友一下子就能把身体“挂”上去,“我是两手一撑再一抓,也能过去,不管是什么项目,我没有差过谁。” 他也能吃苦。在农村长大,他开过荒、种过地、放过牛、打过工,后来入伍,“我就朝着能锻炼我的地方走。” 自2000年加入消防队伍以来,他先后参加抗洪、灭火等任务5000多次,疏散抢救群众1000多人。两条腿上留下了不少疤痕,“一个伤没养好,另外一个伤又出来。” 为队伍革新7套装备 在训练场和救援现场,张志添都敢打敢拼,但他从不觉得这是一份只靠体力的职业。“消防员需要了解各类化学品的性质,有时候要用到物理,比如那次堵罐,就利用了杠杆原理,有时还需要用到数学,比如说一个房间的过火面积是80平方米,我们需要计算,用多少个水枪、多长时间、多少升水才能控制住火势。”张志添说。他喜欢动脑。其他家长避之不及的中学数学题,他愿意和孩子一起研究。在队伍里,他是装备革新小组的带头人。每次救援中遇到难题,他都会思考,怎样让装备更贴合实战需求。一钻到工作室,他一干就是几个钟头,画草图、调试装备、记录数据,常常到深夜。有时候几个月想不出来好点子,他脑子里每天都想着那些图和数据。 张志添带领队员为队伍革新的装备。 新京报记者 彭冲 摄“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工厂,无法依靠专业人员,很多东西都得我们自己做。”张志添说。好在,得益于乡村长大的经历,他动手能力很强。 在大型厂房火灾事故中,由于内部有障碍物,会影响内攻和排烟,如果等待挖掘机破拆,又会耽误救援时机。针对这个难题,张志添发明了车载破拆钯,样子像一把钩,可以装在车的吊臂上,能快速钩开铁皮房、墙体、防盗网,便于消防人员内攻和排烟。 他还发明了多功能铙钩,用来帮居民取掉进缝隙里的钥匙,或者屋外、树上不便于拆除的马蜂窝。还有轻型气动切割机,用于高空破拆防盗网等金属物,“消防员把它别在腰间就可以进行破拆,很轻便,可以单手操作。”张志添说。 最终,他为队伍革新了7套装备,其中2套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2022年4月,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科学练兵 在工农消防救援站的室内训练场上,也随处可见张志添的心思。 两侧墙上装着黄色的短杠。这是张志添为了保证大家能在炎热、下雨等天气坚持训练、特意设置的,“湛江夏天很热,太阳能晒到下午四点。室外的双杠很烫,会让人手脱皮。”由于经费等条件限制,张志添结合现有的场地,把双杠移到了室内。 工农消防救援站的室内训练场,墙上装着黄色短杠。 新京报记者 彭冲 摄“以前我们是怎么苦怎么来,但现在我们更讲究科学练兵,在训练期间,也要保证每位消防员的健康和安全。”张志添说。 在工农消防救援站,建筑一层有明亮的水池和茂盛的植物,宿舍里,每人都有相对独立的床铺、书桌和衣柜,床之间有挡板阻隔,“这是出于尊重隐私的考虑。以前我们的宿舍是大通铺,2022年改造了,改造前也征求了消防员的意见,现在队伍里90后、00后的年轻消防又越来越多,他们更重视自己的空间。”工农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张益源说。“所有指战员24小时战备,很少能外出,每天都在营区内工作、生活,我们想营造一个家的感觉。” 消防员可以布置自己的个人空间,“放喜欢看的书籍、获得的荣誉和一些摆件,舒缓自己的身心或者激励自己更努力向上。我们也希望让更多的消防员长期留在队伍中,做更多贡献。”张益源说。整日面对各种灾难现场和高强度训练,消防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救援站的墙上贴着讲解心理知识的海报,也常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一些团体活动,帮助消防员舒缓压力。张志添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的桌上摆着一本定制的日历,上面印着每天的工作提醒,包括内部检查、人员休息的调配等等。尽管由于年纪增长,他的体能比不上年轻人,但他从不缺席任何一场训练和考核,“新时代有新的带队理念,不能用以前的一些观念去强压大家,可以用思想去引领,同时也要以身作则。我先跑在前面,虽然跑不快了,但我还是要跑。” 张志添桌上的日历,标注着各种工作规划。 新京报记者 彭冲 摄新京报记者 彭冲编辑 甘浩校对 赵琳
789.27MB
查看195.43MB
查看68.3MB
查看715.73MB
查看511.81MB
查看779.85MB
查看798.13MB
查看577.30MB
查看353.35MB
查看314.87MB
查看189.76MB
查看259.96MB
查看354.65MB
查看789.19MB
查看223.45MB
查看526.85MB
查看697.55MB
查看355.47MB
查看312.92MB
查看884.48MB
查看428.89MB
查看438.96MB
查看396.85MB
查看807.65MB
查看718.61MB
查看925.86MB
查看603.60MB
查看950.38MB
查看279.11MB
查看866.70MB
查看666.48MB
查看376.35MB
查看402.39MB
查看103.77MB
查看891.35MB
查看784.95MB
查看533.72MB
查看396.23MB
查看478.80MB
查看252.77MB
查看677.66MB
查看361.32MB
查看195.64MB
查看903.39MB
查看429.39MB
查看217.34MB
查看891.34MB
查看680.88MB
查看119.14MB
查看639.37MB
查看694.12MB
查看180.45MB
查看242.64MB
查看817.84MB
查看270.43MB
查看389.40MB
查看127.52MB
查看239.18MB
查看501.32MB
查看441.17MB
查看931.46MB
查看413.27MB
查看615.86MB
查看140.50MB
查看519.53MB
查看768.98MB
查看209.34MB
查看204.92MB
查看228.13MB
查看448.37MB
查看735.51MB
查看250.10MB
查看623.35MB
查看286.38MB
查看366.99MB
查看449.40MB
查看538.40MB
查看444.52MB
查看114.10MB
查看368.13MB
查看247.15MB
查看948.43MB
查看751.64MB
查看313.80MB
查看604.39MB
查看609.79MB
查看141.43MB
查看314.35MB
查看661.67MB
查看969.76MB
查看350.51MB
查看196.95MB
查看559.53MB
查看658.11MB
查看362.74MB
查看998.30MB
查看781.29MB
查看733.39MB
查看923.95MB
查看442.43MB
查看158.82MB
查看436.37MB
查看848.27MB
查看665.31MB
查看
671 南宫hj
具有3D视觉的自动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2025-06-30 18:45:35 推荐
866 188****6625
“芯”升级!华北工控基于12/13代 Intel Co...☩
2025-07-01 14:46:42 不推荐
158 152****8657
海研科技智能门体装配工作站应用☭
2025-07-02 08:48:32 推荐
35 海绵宝宝的大冒险
【展会播报】厦门工业博览会精彩进行中!!☰
2025-07-01 16:05:48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