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科创比赛有多“卷”?蒙特卡洛方法、表面肌电、芯片集成、机器视觉……获奖课题中,有诸多连大学毕业的人都感觉陌生的关键词。不排除参赛学生中确有天赋,但十几岁孩子的作品,集体达到硕博水平,仍超乎想象。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科创比赛,成人痕迹明显,既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家长上场,也有培训机构提供从实验到报告的一条龙服务。中小学科创比赛,孩子最具参与感的环节竟然是挂名。
科创比赛代笔有产业链,归根到底是家长有需求。教育部一再强调,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一再重申,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入学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但一些家长或出于升学焦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盲从大流;或出于荣誉崇拜,因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拼命“鸡娃”。这种心理反映在科创比赛中,导致家长或直接辅导孩子的课题,或直接代劳、大肆造假。
近年来,家长操盘孩子课题,在科创比赛中翻车的案例,屡有发生。2015年,安徽一中学生凭借“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发明,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后来被曝该生的父亲是某研究院院长,父子研究成果高度相似。2020年,云南一名六年级学生研究直肠癌的论文,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后经审核为该生父母的研究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爆雷”的竞赛,均在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之列。科创竞赛评奖把关不严,由此可见一斑。
把中小学科创比赛交还给孩子,需要家长放下执念,更需要赛事主办方把好审核关。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家长、机构造假,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比赛主办方要加强对参赛者身份和作品的核查,或是现场答辩,或是重复试验,先辨出真伪,再定夺优劣。事实上,不少科创比赛已经把识别作品的成人痕迹作为一项指标,问问孩子课题怎么来的、有没有遇到困难、文章有没有缺陷、未来方向是什么。评委很容易判断,大人究竟是场外指导,还是场上队员。
jkf女郎决赛日前,“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有网友指出,个别获奖作品“达到硕博水平”。对此,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科协回应,已开展调查核实。据新京报报道,近年来多个中小学科创比赛的课题被质疑有成人代笔。
网友评论更多
74 新沂d
王悦路:让时政新闻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2025-05-20 10:30:25 推荐
187****1351 回复 184****5966 :宋强太:让中国铁路故事传播得更生动、更久远🍄 来自湖州
187****1907 回复 184****5277 :常戈:数字化财富顾问要具备“三商”🍅 来自嘉兴
157****4210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舟山
65 绍兴474
数字发布厅亮相2023智能视听大会🍈🍉
2025-05-18 03:52:43 推荐
永久VIP :人民网2023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来自衢州
158****7514 :朱殿君:AI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智能底座🍋 来自金华
158****4541 回复 666🍌 :隗楠:“AI+视听”为行业应用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来自台州
65 温州os
林永健:创作高质量正能量大流量文艺精品🍎🍏
2025-05-19 06:36:57 不推荐
丽水ul :王震: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数字化发展🍐
186****4655 回复 159****1860 :第十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