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度灰在线✔
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孙金龙就被派驻到位于新疆的项目部工作,检测152公里的铁路项目材料,他一待就是半年。“最开始跟着师傅们学,发现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尤其遇到极寒、暴晒、风沙等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影响时,大家只能凭着经验一遍遍不断试验,既耗工又耗力。”
50度灰在线“五一”前夕,孙金龙获得2024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约其采访不是一件易事,“一般情况,我要么在出差,要么在实验室,办公室就是个‘驿站’。”在他出差前,中新网记者终于“拦”下他做了一次专访。
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以来,孙金龙的团队研发出了各类仪器设备20余台,发明专利53项、QC(质量控制)成果15项,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每年达500万元以上。
“我的工作室是一支立足于解决施工难题的创新技术团队。”每完成一次技术攻关或课题创新,孙金龙都要形成总结,做一期培训,根据徒弟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已经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20人。
这支团队里,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是刚刚毕业的“00后”。孙金龙告诉记者:“我招人不论年龄、不分级别,就一个宗旨——热爱。”
“85后”的孙金龙是一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汉子,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他,怀着一腔科研热情进入中铁六局呼和浩特铁建公司检测试验工程资料项目部工作。
于是,在新疆的半年,孙金龙继续捡起书本,开始研究“标准”。时至今日,他已将不同自然、气候、地理等条件下铁路工程材料的检测标准体系制作完成。
额济纳—哈密风沙防护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制作大量厚度为30毫米的加筋粉细砂纤维板,而当时这项施工技术在国内史无前例,并无资料可查。一时间,项目部为了一块小小的纤维板伤透了脑筋。
“那咋办?我就带着帐篷住在了现场。”经过两个月的仔细分析和研究,孙金龙研发出加筋粉细砂纤维板整体式预制设备,解决了制作难题。
✕(撰稿:乐清)数字发布厅亮相2023智能视听大会
07-02 德富达✡
人民网2023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07-03 嘉顺弘✢
隗楠:“AI+视听”为行业应用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07-03 光恒奥✣
王震: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数字化发展
07-02 健铭✤
第十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结果公示
07-01 宜博✥
朱殿君:AI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智能底座
07-01 先行✦
林永健:创作高质量正能量大流量文艺精品
07-03 生飞冠✧
智能大视听 一起向未来
07-01 亚旋雅p
卢岚:AI赋能 共建共治共享清朗网络空间
07-03 优贝o
2023智能视听大会嘉宾观点:智能“大视听”探路新未来
07-03 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