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能看出的残疾状况,却“认证不认人”,既不合理,更令人心酸。残障人士能否便利出行,是检验无障碍城市建设成色的试金石。公共服务应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相关制度不能异化为给百姓添堵的障碍。如何让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从“重形式轻效果”转变为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民众实际需求,值得深思。
17cc-起草官网登录入口在一张证件、一纸证明的背后,百姓更在意的是服务能不能着眼人的需求、能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诉求。换句话说,优质公共服务的灵魂应是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能本末倒置。
从现实案例看,个别地方公共服务跑偏,主要原因是认识跑偏,忽略了制度是“为解决问题而生”,机械式执行规定,甚至为证件服务优先于为人服务。其次是缺乏相应的容错机制,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下,一些工作人员不敢“自由裁量”,认为照章办事才“万无一失”。
上述案例的特别之处都是“规定动作”之外的部分,工作人员不做也无可厚非,但他们却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服务理念变得可见可感,这恰恰成为触动人心、火爆网络的原因。
无疑,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是相关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乘坐公共交通、购买景点门票等为例,工作人员核验诸如学生、老人、军人等特定群体的证件进而确定其能否享受相关优惠,是其职责所在。然而,如果机械化执行相关规定,也可能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比如,此前部分银行或窗口单位要求因卧病、高龄、残疾等情况而不能到场的当事人必须“本人到场”,或者要求提供“我妈是我妈”式“奇葩证明”,都给办事百姓增加了不少困扰。好在这些情况近年来有了明显改观。以查验和使用证件为例,在“让数据多跑路”的今天,电子医保卡、电子驾驶证等都已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证件不该再是百姓享受相关服务的“拦路虎”。
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对相关制度的执行——如果说照章办事只是“做到”,那么把热腾腾的人情味融入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则是“做好”。说到底,在一张证件、一纸证明的背后,百姓更在意的是服务能不能着眼人的需求、能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诉求。换句话说,优质公共服务的灵魂应是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能本末倒置。
有两个案例颇有借鉴意义。去年,浙江建德一派出所民警在为群众办事时,翻拍了对方母亲档案上的模糊照片,连夜修复后将这张“母亲唯一的照片”送给办事群众,令对方惊喜万分。前不久,浙江衢州一税务工作人员“现场翻书”的视频火上热搜,事情缘于办事群众跑错了地方,工作人员“为了让纳税人少跑腿”,翻书查看事情应怎么办、需要一次性告知哪些内容,这事也收获无数网友点赞。
网友评论更多
81 巩义a
联合国报告称美国有4000万人贫困 美主持人凌乱了💃💅
2025-05-13 22:32:49 推荐
187****1523 回复 184****7816 :高原边防部队还在用81杠 中国步枪真的有问题吗?💆 来自邓州
187****2126 回复 184****8609 :把学生成绩发群里惹怒家长 河南一小学老师辞职💇 来自永城
157****1376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汝州
14 济源502
这是北京高温下的三里屯🕵🕺
2025-05-15 09:03:42 推荐
永久VIP :当年跳健美操减肥的女孩,后来瘦了吗?🖐 来自十堰
158****5002 :韩媒:文在寅将加入特金会 共同宣布朝鲜战争结束🖕 来自襄阳
158****7317 回复 666🖖 :唐驳虎:美国4000万贫困人口?不讲标准就是耍流氓🙅 来自荆门
18 孝感dh
10名国民党立委组团访陆 拜会国台办主任刘结一🙆🙇
2025-05-13 01:03:27 不推荐
黄冈kz :湖北一官员凌晨接上级电话未赴现场在家睡觉 被免职🙋
186****5033 回复 159****9727 :传销“黑名单”,11城上榜🙌